close

全名:約阿希姆·派普(Joachim Peiper)
軍銜:親衛隊旗隊長兼武裝親衛隊上校
生日:1915年1月30日
出生地:德國 柏林
死亡:1976年7月13日
死亡地:法國 特拉福斯
納粹黨黨籍編號:5508134
親衛隊證號: 132496
約阿希姆·派普(Joachim Peiper),也稱約亨·派普(Jochen Peiper,在德語裏“約亨”是“約阿希姆”的昵稱),是德國武裝SS軍官和資深的裝甲部隊指揮官,曾擔任過親衛隊全國領袖希姆萊的副官,在親衛軍第1“阿道夫·希特勒衛隊(LSSAH)”裝甲師先後任連長、營長,1943年11月被任命爲親衛隊第1裝甲團團長,是武裝親衛隊中最年輕的團級指揮官。在1944年12月的阿登戰役中指揮“派普”戰鬥群。戰後因馬美地慘案受到審判,被判處死刑,後被減刑,於1956年獲釋。

派普祖籍西里西亞,於1915年1月30日出生在柏林,他的父親瓦爾德馬(Waldmar)是一名陸軍軍官,在一戰期間曾在東非作戰,官至陸軍上尉。派普排行老三,有兩個哥哥:大哥漢斯-哈索(Hans-Hasso)生於1910年,是一個喜歡文學藝術,狂放不羈的人,不爲他保守、刻板的家庭所喜,和父親、弟弟的關係疏遠,早年就嘗試自殺,在納粹上臺後被診斷爲輕度精神分裂,後在1942年自殺身亡;二哥霍斯特(Horst)生於1912年,和派普一樣加入了親衛隊,後來在親衛隊第3“髑髏”師偵察營服役,1941年因爲捲入有關同性戀的醜聞而自殺。


派普在柏林接受教育,1933年加入希特勒青年團,同年10月加入普通親衛隊,親衛隊證號:132496。1935年1月,派普加入了親衛隊特別機動部隊,經迪特里希親自審核進入“阿道夫·希特勒衛隊(LSSAH)”,同年3月就被選送進入布倫瑞克親衛隊軍官學校,學習成爲一名戰場指揮官所需的知識。1936年4月從軍校畢業後,派普獲得親衛隊三級突擊隊中隊長銜(少尉),回到LSSAH,在第3營第11連任排長,1938年2月升任第3營副官。同年7月被調到親衛隊全國領袖希姆萊的參謀部工作,這項調動對於派普的職業生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由於派普容貌英俊、儀俵不凡,於1939年1月擔任希姆萊的二級副官,並晉升爲親衛隊二級突擊隊中隊長(中尉),陪同希姆萊出席各種公衆活動,很快就成爲柏林社交圈裏的明星,同年6月又升任希姆萊的一級副官。

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9月3日,英法對德國宣戰,二戰正式爆發。LSSAH和其他幾支親衛隊特別機動部隊一道首次走上戰場,派普也第一次接受了戰爭的洗禮,但不是作爲的一員,而是跟著希姆萊在戰場上轉了一圈。一心想在戰場上建功立業的派普可不想沈湎于柏林社交圈的燈紅酒綠之中。當1940年5月法國戰役打響後,派普強烈要求上前線,最終獲得允許,出任”LSSAH”第3營第11連排長,不過仍挂著希姆萊副官的頭銜。正如他在社交界愛出風頭一樣,派普打起仗來也有一股猛勁,敢打敢沖。在這次戰役中,他帶隊追擊撤退的法軍,俘虜了一個連的敵軍。因爲表現勇敢,派普獲得了二級和一級鐵十字勳章,並晉升爲武裝親衛隊上尉,並升任第11連連長。可能是希姆萊一直對這位年輕帥氣的副官念念不忘,在法國戰役後又把派普召回身邊,繼續擔任他的隨從副官。正是在這個職位上,派普遇到了他的妻子西格德(Sigurd),兩人婚後生有一子兩女:海因里希(Heinrich)、埃爾克(Elke)和西爾克(Silke)。就在派普跟著希姆萊東奔西跑,忙於出席各種會議、晚會時,他的老部隊LSSAH在戰爭中不斷發展壯大,在1941年4月對巴爾幹的戰役中風頭出盡。1941年6月“巴巴羅薩”行動開始時,LSSAH已經擴編爲一個旅的規模,再次一馬當先,殺進蘇聯大地。眼看著自己的同僚戰友們功成名就,派普重返前線的心情日益迫切,一再要求調往戰鬥部隊任職。希姆萊對派普寵愛有加,也有心栽培他,終於在1941年8月同意放他回部隊。


1941年10月,派普回到LSSAH,仍舊擔任第3營第11連連長,跟隨部隊一路殺到羅斯托夫(Rostov)城下,但在嚴冬和蘇聯紅軍的雙重打擊下,LSSAH只能放棄剛剛攻克的羅斯托夫,和其他德軍部隊一道撤過米烏斯河(the Mius),掘壕據守。在1941年的東線戰役中,LSSAH雖然戰功顯赫,但也傷亡慘重,不得不撤到法國重組,直到1942年底才重返東線。在此期間,LSSAH被擴編爲一個裝甲擲彈兵師,而派普也在1942年9月被任命爲武裝SS第2裝甲擲彈兵團第3營營長,並在1943年1月晉升爲武裝SS少校。


1943年初,德國第6集團軍在史達林格勒(Stalingrad)全軍覆沒,蘇軍趁勢發起反攻,迫使德軍節節敗退。爲了挽救危局,德軍將在後方養精蓄銳已久的武裝SS“LSSAH”、“帝國”和“髑髏”師合編爲武裝SS裝甲軍,在保羅·豪澤爾指揮下重返東線,與蘇軍在哈爾科夫(Kharkov)城下展開激戰。豪澤爾不顧希特勒死守哈爾科夫的命令,先率部主動撤離,隨後在1943年3月集結兵力發起淩厲的反擊,重新佔領哈爾科夫,給蘇軍以重創,將戰線穩定下來。在哈爾科夫戰役中,武裝SS部隊表現極爲出色,這其中也包括派普的營。派普指揮部下冒著嚴寒和蘇軍猛烈的炮火,勇往直前,一氣沖進哈爾科夫,之後又向別爾哥羅德(Belgorod)方向發起追擊,斬獲頗豐,派普因戰功卓著而在1943年3月9日獲得了騎士十字勳章。

在部下眼中,派普是一個精力充沛、無所畏懼、重情有義的傳奇人物,具有一種超凡的魅力。在戰鬥中,派普總是沖在前面,不斷鼓勵部下奮勇戰鬥,但他絕不會讓部下做無謂的犧牲。他意志堅定,執行命令不折不扣,而且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狠勁,任何擋在他前進道路上的障礙,他都會想方設法加以克服。但是,在另一方面派普又是一個冷酷無情的人,對於敵人、戰俘和平民毫不留情,他曾多次將蘇聯村莊洗劫一空,將房屋燒毀,將村民殺光。他的營被稱爲“噴燈營”,是德軍中最殘忍的部隊之一。


在哈爾科夫戰役後,派普率部參加了1943年7月間的庫斯克戰役,後來又短暫地調往義大利進行反遊擊作戰。據說在那裏,派普曾解救過一些被義大利政府逮捕的猶太人,其中一位拉比(猶太教神父)在戰後派普接受審判時還曾寫信爲他辯護,但這件事的真實性很令人懷疑。不久,LSSAH師被改編爲裝甲師,再次投入到東線殘酷的防禦戰中。雖然派普和他的部下以一種亡命徒的心態狂熱地戰鬥著,但始終無法挽救德軍江河日下的戰局。


日復一日的戰鬥使派普獲得了更多的榮譽,他在1943年5月獲得了金質德意志十字獎章,同年11月晉升爲武裝SS中校,並被任命爲武裝SS第1裝甲團團長,當時他才28歲,是武裝SS中最年輕的團長。1944年1月27日,派普成爲第337位獲得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的軍人。派普的一路晉升和獲獎自然都少不了希姆萊的關照,但也不能否認他的能力,平心而論,派普的確是一位優秀的裝甲部隊指揮官和具有強烈感召力的領導者,也是一位勇敢的戰士。他曾經獨自用近戰武器擊毀了一輛蘇軍坦克,獲得了一枚銀質獨力擊毀坦克臂章,此外,他在戰爭中先後9次負傷,獲得了金質戰傷勳章。


1944年4月,在東線戰場上損兵折將的“LSSAH”師再次撤到西歐重組,但沒過多久就投入了諾曼第(Normandy)地區,抵抗盟軍的登陸。在諾曼第,派普的好朋友,著名的裝甲王牌米歇爾·魏特曼(Michael Wittmann)陣亡。在1944年12月的阿登戰役中,派普被任命爲一個戰鬥群的指揮官,以他的命字命名爲“派普”戰鬥群,作爲“LSSAH”師的先鋒部隊向馬斯河上的橋梁發起進攻。派普再次表現出不顧一切的兇悍作風,儘管遇到美軍出乎意料的抵抗,複雜的地形,擁擠的道路和油料短缺這一系列問題,派普還是竭盡全力向預定目標挺進,爲此不惜強佔其他部隊的進軍道路,搶奪友鄰部隊的燃料,甚至強行把一個傘兵營並入自己的戰鬥群。儘管如此,派普的部隊還是在拉吉雷澤村耗盡了最後一滴汽油,陷入了美軍的包圍。最後,派普不顧上級要求“帶車輛一同撤退”的命令,抛棄了包括39輛坦克(其中有6輛“虎王”)在內的百餘台車輛,率800名殘部徒步突圍,回到己方戰線,而戰役開始時這個戰鬥群有5000人之衆。



在阿登戰役中,派普連續九天九夜沒合眼,他的狂熱戰鬥精神給對手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位曾與派普進行過長談的被俘美軍軍官這樣形容他和他的部下:“與其說他們是爲了信仰而拼死戰鬥,不如說這些人真正愛好的是戰鬥本身,我從未見過他們那樣的戰鬥方式,我相信他們真的從中得到了樂趣。”也正是在這次戰役中,派普永遠背上了“戰爭罪犯”的駡名,他的部下在12月17日槍殺了70多名美軍戰俘,這就著名的“馬美地慘案”。儘管沒有證據顯示派普下達了槍殺戰俘的命令,但作爲部隊指揮官,他的確要爲部下的殘忍行徑負上責任。雖然阿登戰役最後以失敗告終,“派普”戰鬥群丟盔卸甲,一無所獲,但派普還是在1944年12月28日獲得了雙劍飾,是第119位獲得這一殊榮的軍人。


阿登戰役後,派普隨“LSSAH”師調回東線,參加了1945年3月在匈牙利巴拉頓湖(Blaton)地區發動的“春醒”攻勢。面對異常泥濘的戰場,派普沒好氣地向上級報告:“我只有坦克,沒有潛水艇!”德軍的攻勢遭到了慘敗,派普和他的部隊只能且戰且退,一路向西撤退,最後向美軍投降。在戰爭結束前夕,派普在1945年4月晉升爲武裝SS上校。


戰後,派普被美軍逮捕,並因馬美地慘案在1946年4月在達豪接受審判,最後被判處死刑,後來減刑爲終身監禁。在獄中,派普還接受了美軍戰術專家的訪問,向他們講述在東線和蘇軍裝甲部隊交戰的經驗。1956年12月,在監獄裏呆了十年的派普終於假釋出獄,但是,由於他始終背負著“馬美地屠夫”的惡名,出獄後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少困難,儘管從事多份職業,但總不順利。在1968年,派普還因爲另一起戰爭暴行而被德國法院起訴,但最後因爲證據不足而撤銷指控。最後,派普索性到法國北部的小鎮特拉福斯(Traves)隱居起來,並開始撰寫一本有關馬美地慘案的書。


派普戰後始終堅持對納粹的信仰,對戰爭中武裝SS部隊犯下的罪行毫無悔改之意。他聲稱:“歷史永遠是由勝利者書寫的,而那些被掩蓋的歷史只屬於歷史的親歷者。”派普在接受一位法國作家的採訪時說:“我是一名納粹,而且一直都是……現在德國已經不是一個偉大的國家了,它只是歐洲的一個省。”派普的頑固態度使他受到納粹受害者和左翼組織的仇視和憎恨。1976年7月,派普受到恐嚇,要求他在7月14日法國國慶日之前離開法國,否則就得死!派普對此不屑一顧。7月13日晚間,他手持武器,坐在門口,靜候襲擊者到來。一些不明身份的人果然如約而至,在短暫的交火後,派普的房屋被點燃,但他始終不肯跨出房門半步。第二天,人們在廢墟中發現了派普已經燒焦的屍體,和他那些長眠在蘇聯和西歐的部下們一樣,不得善終。也許,這正是派普要選擇的死亡方式,戰鬥而死,因爲,他就是一個爲戰鬥而生的人。這次襲擊事件的兇手始終沒有抓到,但很多人都懷疑和法共的激進組織有關


派普的妻子在1979年去世,他的兒子海因里希後來移居美國,成爲一名銀行家,而他的兩個女兒則隱姓埋名,下落不明。


“LSSAH”第3營副官(1938年2月19日--1938年7月4日)
親衛隊全國領袖希姆萊參謀部成員(1938年7月5日--1939年1月29日)
親衛隊全國領袖希姆萊的二級副官(1939年1月30日—1939年5月31日)
親衛隊全國領袖希姆萊的一級副官(1939年6月1日—1940年5月17日)
“LSSAH”第3營第11連排長(1940年5月18日—1940年6月14日)
“LSSAH”第3營第11連連長(1940年6月15日—1940年7月20日)

親衛隊全國領袖希姆萊參謀部成員(1940年7月21日—1940年11月13日)
親衛隊全國領袖希姆萊的一級副官(1940年11月14日—1941年8月1日)
“LSSAH”參謀部成員(1941年8月—1941年10月)
“LSSAH”第3營第11連連長(1941年10月4日—1942年9月20日)
“LSSAH”師第2裝甲擲彈兵團第3營營長(1942年9月21日—1943年11月20日)
“LSSAH”師第1裝甲團團長(1943年11月21日—1944年12月15日)
“LSSAH”師派普戰鬥群指揮官(1944年12月16日—12月28日)
“LSSAH”師第1裝甲團團長(1944年12月29日—1945年5月9日)

晉升:

親衛隊候補隊員 1933年10月12日
親衛隊隊員 1934年1月23日
親衛隊突擊隊員 1934年9月7日 )
親衛隊分隊長 1934年10月15日
親衛隊小隊副 1935年3月1日
親衛隊學員 1935年11月9日

親衛隊高級學員 1936年2月25日
親衛隊三級突擊隊中隊長 1936年4月20日
親衛隊二級突擊隊中隊長 1939年1月30日
親衛隊一級突擊隊中隊長兼武裝SS上尉 1940年6月1日
親衛隊二級突擊隊大隊長兼武裝SS少校 1943年1月30日
親衛隊一級突擊隊大隊長兼武裝SS中校 1944年1月30日
親衛隊旗隊長兼武裝党衛軍上校 1945年5月6日

榮譽:

騎士十字勳章(1943年3月9日)
橡葉騎士十字勳章(1944年1月27日)
佩劍橡葉騎士十字勳章(1944年12月28日)
金質德意志十字獎章(1943年5月6日)
1939年二級鐵十字勳章(1940年5月31日)
1939年一級鐵十字勳章(1940年6月13日)
銅質步兵突擊章(1940年9月7日)
東線冬季作戰獎章(1942年9月1日)
銀質獨力擊毀坦克臂章(1943年7月21日)
銅質近戰勳標(1943年9月7日)
銀質近戰勳標(1943年10月20日)
銀質坦克突擊章
25次坦克突擊章
黑色、銀色、金色戰傷勳章
銅質衝鋒隊體育運動獎章
銅質帝國體育運動獎章
黨衛隊四級服役獎章
德奧合併紀念章
蘇台德合併紀念章
布拉格城堡徽標
梅梅爾合併紀念章
親衛隊骷髏戒指
親衛隊榮譽佩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doohan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